時代是出卷人,招商是答卷人,企業是閱卷人。
招商引資走在新時代的“趕考路”上,亦如一場棋局,存在“本手、妙手、俗手”之分。整個過程中,不失本手,不忘妙手,方能不落俗手,理性出招、穩操全局,至關重要。
作為招商人,如何能運籌帷幄、指揮若定,根本在于既重謀子,也重謀勢,善于把握內在規律。
尤其,處于不確定的局勢中,能夠跳出一地一域,不計較一子得失,敢于打破思維定式,突破常規路徑,在快速變化的局勢中掌握前進節奏。
本手是基 不搞花架子 水到而渠成
“本手”就好比地基,地基不穩,高樓也會搖搖欲墜,打基礎是建好高樓的前提條件。
眾所周知,招商沒有精細化方案,很難在有限時間內,贏得投資者信任。從招商到選商,了解企業的生產環節,對項目進行背景調查,查年報、翻信息,找上下游供應商。
這還沒完,還要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考慮,替投資者算細賬。房租、水電、原材料、人工等各項成本,項目在別的地方成本各是多少?到了本地成本又是多少?在本地投資建廠,能夠降低多少成本,提高多少效率?
再看是否適合本地,項目合適的才是最好的,不同企業投資要依賴不同的資源優勢,要多方面分析企業的投資領域,選址的瓶頸制約因素等等。
大方針確定后,往往細節決定成敗。招商引資不單是簡單的推介與宣傳,而是不斷揣摩投資者的想法和需求,投資者關注點在哪,我們就要指向哪,及時地消除投資者的疑慮。
一個項目引進成功,往往不會一帆風順,中間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。即便有時花落他家,也要事后分析出原因。
所以,“本手”就是對接、跟進、維護、推進幾個環節織成一張網,每個節點都要點亮。招商人做好每一步,對重點企業及領域如數家珍。雖然短期不一定會有項目落地,但是長期下來效果不會差。
妙手為新 走不同的路 下一手好棋
“妙手”在圍棋術語里,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。要想下得一手“好棋”,必然要會人所不會、精人所不精。
放在招商引資中,大數據招商是掀起區域經濟變革的“妙手”。隨著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,打開數據接口,搭建數據融合通道,提升大數據服務能力,這一新思維,愈發成為地方政府發展共識。
各地方借助大數據分析平臺,可以全面了解產業的布局,把握產業鏈的發展現狀,掌握企業的發展動態,獲得產業投資的熱點。通過補鏈、強鏈、建鏈一系列招商舉措,形成一個全面的招商戰略規劃。
同時,招商大數據平臺可以根據地方資源和企業的匹配度,獲取招商線索,進行個性化招商推薦,提升招商效率。
【招商網絡招商端】順應大數據趨勢,解決招商引資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。既能夠搞定項目“找不著”的老問題,又能夠打通招商端與項目方的數據信息,解決“不精準”的新難題。
俗手屬忌 少踩一個坑 多走一段路
“俗手”內涵是指忽略客觀規律,無法全局視角去看待問題,不尊重實際情況,忽視全盤考慮,難免落入其中。
好項目稀缺,每個區域各憑本事,誰先拿到是誰的。但絕不是打人海戰、拼政策,今天對標這個地區,明天對標那個地區,一味地盲目招商就是“俗手”。
全民招商使得“招商”在一些地方,成為一出出“招傷”鬧劇,引來詬病。部分縣域政府,為了招商數量,直接按縣里干部人頭,下招商任務指標。基本上抱著“人多力量大”的心態,期望東邊不亮西邊亮,一股腦地涌向招商引資。
對于地方招商來說,產業定位就是先手棋。但有的地方,做了產業定位,結果也只是停留在PPT上。一些區域往往會和高等院校、研究機構合作,然后出具產業定位報告。畢竟,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
兄弟省市之間比拼優惠政策,往往會是無底洞。比如,你宣布減免稅,那我就減得比你還多;你的土地可以免費獲得,那我把廠房都給企業建好,免費拎包入住。招商引資的關鍵,不是一味強調優厚的政策措施,而是注重項目與地方產業是否匹配。
結語
新時代招商,走好本手,多出妙手,避免俗手。整個過程中,不是簡單地“挖坑打洞”,核心是讓重點企業做強做大。產業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,需要長期打造并形成自我循環。